格桑花盛开的地方——2025西藏林芝边防行分享活动

 

2025年7月,成都七中八一学校33名教师代表远赴西藏林芝,探访戍边卫国的“最可爱的人”,将雪域边关的坚守与赤诚化作宝贵的精神财富带回校园。

图片

金秋九月,暖阳和煦。9月15日,学校中小学教师齐聚致远楼学报厅,怀着育人热忱,聆听边防行教师团队分享在西藏林芝的所见、所感、所思,一场跨越山海的精神对话就此展开。

图片

l                      山河见证,穿越天险,触摸林海云端的坚守

黄婕老师以亲身经历为教材,分享了一堂发生在墨脱的“身体思政课”。边防走访途中,她亲身体验了翻越险路的颠簸、高原反应的眩晕、突发感冒的煎熬——正是这些切身经历的艰辛,让她深刻读懂了戍边战士“以苦为乐、以险为家”的崇高信念。

图片

墨脱素有“莲花秘境”的美名,但这“秘境”之下,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存考验:丛林中潜藏的毒蛇与密布的蚂蝗,山道上频发的落石与随时可能降临的塌方。即便如此,戍边战士仍在此日夜坚守——他们以脚步丈量边境线,以忠诚抵御恶劣环境,为老师们的“身体思政课”写下了最震撼的注脚。

图片

图片

科技赋能之下,“天涯哨所”也添了新防线。郭童欣老师的分享中,无人机化作“钢铁之翼”翱翔云端,与驻守哨点的官兵并肩而立,共同筑起祖国坚固的边防屏障,让在场教师真切感受到“大国戍边”的硬核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                      血脉传承:寻访红色足迹,感悟家国天下的赤诚

古什尔日老师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这片土地曾与西藏一样,长期笼罩在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阴影下。而今,在边防官兵日复一日的守护中,当地群众的生活早已褪去贫瘠:土坯房变成亮堂新居,泥泞路铺就硬化大道,烟火气里满是日新月异的生机;更珍贵的是,官兵们用真心换民心,帮群众解难题、护家园,渐渐织就“军爱民如亲人,民拥军似磐石”的鱼水深情,每一段故事都藏着双向奔赴的温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故乡的群山走来,向祖国边关行去,“守护”是世间共通的语言。何云霄老师讲述了驾驶员老刘近二十载的默默坚守,首长老陶的英雄本色。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以岁月沉淀的执着,带来一场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这样用生命守护家国的身影,值得世间最高的敬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                      爱与希望:致敬身后守护,托举格桑花的未来

边防战士为国守大家,为师者便为他们守小家。铁血边关亦有柔情,李霖老师讲述了在铮铮铁骨背后,她与军人家属共同的默默付出与守护。从“尴尬对峙”到“读懂心墙”的相见,从“高原困境”到“默默守候”的相护,从“热情迎接”到“情意绵长”的相守,每一份“家校情谊”背后,皆源于老师与军属的双向奔赴。

图片

图片

图片

“远方的付出与近处的守候,都是‘爱’的模样。”王孙均老师眼中的军娃们,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他们懂感恩,常念老师点滴付出;有潜力,经多方历练成长迅速;有信仰,愿承父辈之志赴边守家。而这份“爱”,也藏在王老师对军娃的深切关怀与真情肯定里,化作托举他们成长的力量。

图片

图片

巍巍青山筑忠诚,灼灼初心润童真。在战士们用生命守护国家的寸寸山河之时,老师扎根于三尺讲台,用知识守护奉献者的后代希望。马蓉老师两种坚守,两种使命,共同诠释了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基因,我们都在以不同方式深爱着同一个祖国!

图片

聆听了七位老师的真情分享后,沈健、严蓉、杨婷茜、杨芸萌、张滋艳、黎东桓、李藏器、李霖八位老师共同起身,深情朗诵原创诗歌《山河映初心 守望向未来》。他们字字铿锵,声声真情,在场老师们再次被那份穿越山海的赤诚所触动,被那份守护家国的庄严使命所浸润,让这场边关故事分享会的情感共鸣更添厚重。​

图片

学前部李甍莅、文俊男、陈艳三位老师也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边防行的感受:危机四伏的巡逻路,军民同心、携手并肩的开拓路,教师为奉献者奉献的传承路,最终汇聚成了责任之路。

图片

全体教师将此次边防行的深切震撼,转化为坚定的教育信仰与工作动力,以精心授课、耐心引导践行立德树人初心,为边防奉献者守护好后方家园,助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图片

格桑花象征幸福美好,更代表坚韧顽强。它绽放在雪域高原的边防线上,也深深扎根于每一位教育人的心田——这场边防行的故事未完,“守护”与“传承”的初心,将继续在三尺讲台上生根发芽。

图:邓美璇 胡第红

文:周灼楠

审核:马国栋 唐渝强

创建时间:2025-09-19 18:20

发布: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