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陀螺——小班STEAM探索活动
活动缘起
在区角游戏中孩子们对陀螺的旋转产生了好奇:“陀螺是怎么转起来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指出:“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孩子们对陀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支持他们的深度学习,一场关于陀螺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活动目标
1.了解陀螺的基本构造,知道陀螺由转动轴、陀面、陀尖组成。
2.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能旋转的陀螺,并能在制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陀螺。
3.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STEAM核心素养
科学(S):了解陀螺的外观特征,知道陀螺的底部需要一个支点在中间的位置,陀螺面要平衡。
技术(T):能运用粘土、纸盘、瓶盖等多种工具制作陀螺。
工程(E):在制作陀螺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尝试并修改完善方案,最终寻找到最优方案。
艺术(A):能大胆地想象陀螺花纹,并尝试用各种材料装饰美化陀螺面。
数学(M):了解几何中心的概念,认识几何中心与旋转轴的位置关系对物体旋转稳定性的影响。
(一)陀螺的秘密
1.陀螺为什么会旋转
聚焦问题“陀螺为什么会旋转?”的问题,我们以手捻陀螺为切入点,开展了集体活动《陀螺的秘密》,通过讲解简单的原理构造,认识陀螺面、转动轴、陀尖,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陀螺旋转的原理。
2.陀螺的种类
除了手捻陀螺,孩子们带来了各种不一样的陀螺。
珂颉:我的陀螺会发光!
莱宝:我的陀螺像手枪一样,可以发射出去。
糖仔:我的是拉线陀螺。
从孩子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带有好看图案或不同样式的陀螺很感兴趣。我们鼓励孩子大胆介绍自己的陀螺,展示陀螺的不同玩法。原来陀螺的玩法如此之多,可以转、抽、拉、发射等,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陀螺旋转的魅力吧。
教师思考:《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到:“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好问的天性”。在活动中教师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通过亲子调查、集体活动、自主探究,让幼儿亲身探索与实践,了解了陀螺的结构、种类和玩法。通过集体性的活动,幼儿对前期获得的经验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和兴趣,让游戏自然而然开展。
(二)陀螺可以在哪些地方旋转呢?
游戏中孩子们不满足于陀螺在教室里旋转,他们很想拿到户外去玩一玩,那么,陀螺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旋转呢?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珩珩:可以在操场上玩。
靖靖:可以在水泥地上玩。
孩子大胆猜测,并拿着陀螺进行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
孩子们发现:
地点一:沙子里
孩子们发现在沙子里陀螺可以转。但是在沙地里不平整,陀螺转一会儿就停下来了。
地点二:在水里
在水里陀螺能转,转的时候还会有水花;但是水不能太多,不然陀螺会沉下去。
地点三:篮球场上
在篮球场上可以转,而且转得非常快,也是转得最久的。
地点四:平衡木上
在平衡木上,陀螺也转得非常快,但是平衡木的面积太小了,陀螺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经过操作实验,我们发现陀螺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旋转,不过转得时间长短不一样,在光滑、平整、宽敞的地方转得最快、最久。
教师思考: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在探究陀螺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记录单和探究场地,幼儿在观察、操作和探究中获得了陀螺旋转与地点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经验。同时幼儿能够大胆地猜测和验证,其观察、探究、记录等能力在运用中得到了发展。
(三)制作小陀螺
1.纸盘陀螺
区域游戏时,辰辰拿着纸盘说:“纸盘像陀螺一样圆圆的,我们可以用纸盘做个陀螺。”
然然:“那我们捏着纸盘的哪里转呢?”
小鱼儿:“我们可以用筷子当中心轴。”
君君:“还要给他涂上颜色和花纹。”
孩子们拿到纸盘先涂色装饰,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用筷子在纸盘中心戳洞穿过去,简单的纸盘陀螺就做好了。
可是在转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纸盘做的陀螺旋转不起来,很容易就倒在地上。
糖糖:“纸盘陀螺太轻了。”
恒禹:“纸盘太大了,边边会碰到地上,它就倒了!”
2.瓶盖陀螺
于是孩子们又在教室里找到了比纸盘更小一点、更重一点的瓶盖。
小贝:“瓶盖太小了,用筷子当中心轴太长啦!”
肖然:“我们用棉签吧,棉签很细又很短。”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将棉签穿过瓶盖,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小溪:“棉签的两头很大,中间很细,在旋转陀螺的时候瓶盖会滑到棉签最下面,陀螺就不转了!”
乐乐:“我们用胶把瓶盖粘在中间。”
茗茗:“我们可以用彩泥把中间的洞洞堵住,彩泥也是黏黏的可以把瓶盖粘在中间!”
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各种办法将瓶盖固定在了棉签的中间,瓶盖陀螺终于成功地转起来啦!
这次制作纸盘陀螺的活动掀起了孩子们自制陀螺的热潮。于是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纸盘、纸盘、瓶盖、棉签、超轻粘土、雪花片等材料,也鼓励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让孩子结合之前的制作经验,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来看看孩子们自制的各种陀螺吧!
教师思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幼儿在提出想制作陀螺后,能够大胆地想象陀螺花纹去进行设计,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孩子们通过主动探索、同伴交流等学习方式,成功制作了陀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迁移相关经验,整合学习探索后,构建了新的经验。
(四)赛陀螺
孩子们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陀螺,看着这么多陀螺,孩子们提出:“我们来比比,看谁的陀螺最厉害吧!”于是孩子们开展了一次陀螺比赛。
教师思考:通过陀螺比赛,幼儿感受到陀螺带来的快乐,展示幼儿的作品,使幼儿获得成就感。让幼儿玩得自主、玩得开心,这才是真正的探究动机。一场陀螺大赛,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乐趣,更多的是幼儿那份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勇于尝试的良好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反思
在本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幼儿从简单的玩陀螺,到不断了解陀螺,再到尝试动手制作陀螺,体验各种陀螺的不同玩法,这也是在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后,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价值进行的活动。
关于陀螺的探究,小班幼儿主要是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为主,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勇敢面对问题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并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探究品质。
文字:严佳琪
图片:刘欣
审核:熊鑫 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