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新课堂 青年逐梦展锋芒 ——小学部第十二届“博雅杯”青年教师赛课纪实(一)

青 年 教 师 赛 课

数智赋能新课堂

青年逐梦展锋芒

2025.04.12-25

教育是攀登的峰,

赛课是向上的阶,

研讨是指引的星。

TALK

      在“军人味·学术气”办学特色与“学术强校”战略引领下,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教学创新路径,同时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活力与职业热情,小学部第十二届“博雅杯”青年教师赛课拉开了帷幕。



 音 乐 学 科

授课教师:

苏夕雯

授课课题:

四年级  《友谊的回声》

课例特点:本课以"回声"为创意切入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山谷回声互动体验,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深刻领悟友谊的双向互动特质,实现情感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授课教师:

刘  菲

授课课题:

一年级  《这是什么》

课例特点:课堂紧扣音乐核心素养,结合低龄儿童认知特点,通过谜语导入、节奏游戏、乐器伴奏等互动形式,体现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结合,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德育目标。

授课教师:

刘昭聪

授课课题:

一年级  《大 鹿》

课例特点:课堂聚焦音乐核心素养,以“节奏格子图”“柯尔文手势”突破音高、节奏难点,通过接龙唱、小组协作强化参与感,引导学生感悟互助团结,深化艺术与生活的联结。

专家点评

黄云峰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伍  娜

(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双师型教师)

点评要点:专家们认为三节音乐课彰显新课标“以美育人”核心理念,共同构建了音乐教育的完整图景。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展现个性,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更好地展现了新课标倡导的音乐教学的新思路。专家们提出优秀的音乐教育从来不是单一模式的复制,而是教师基于对音乐与儿童双重理解后创造的独特艺术。


 美 术 学 科

授课教师:

胡第红

授课课题:

五年级  《青花瓷新语——

解码东方纹样的时空对话》

课例特点:胡老师以青花瓷纹样为切入点,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借助在平板电脑上师生共绘缠枝纹,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元素创新融合,实现学生的奇思妙想。

授课教师:

向绪立

授课课题:

四年级

《画中风景——山水相印》

课例特点:向老师借助数字赋能,创设“宋徽宗点赞画作”的趣味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实景与画作的关系,既提升了学生美术技能,又培养了文化自信与环保意识。

专家点评

黄云峰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  越

(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罗天昱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点评要点:专家们分别从“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评”等方面深入剖析,两节课例展示紧扣“数智赋能”主题,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出诸多新意与亮点,真正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感受美、认识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领略文化意义。


 体 育 学 科

授课教师:

李藏器

授课课题:

二年级 《“井冈山下种南瓜”

跨学折返跑》

课例特点:本课跨学科融合道德法治与劳动教育,学生既掌握了折返跑技术要点,又在劳动体验和团队协作中传承了"井冈山精神",实现了"以体强身、以劳育德、以史润心"的育人目标。

授课教师:

谢朋君

授课课题:

二年级 

《“情绪王国”跨学科障碍跑》

课例特点:本课以沉浸式情境教学构建趣味学习场域,以剧情设计串联身体锻炼与心理成长的双重目标,让学生在挥洒汗水中学会驾驭情绪,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闯关勇者”。

专家点评

张  象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莎莎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点评要点:专家对参赛教师体育跨学科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创新范式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教师以情境教学为依托,将体育与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实现“以体育人、以体育智”的双重育人目标。同时,专家建议借助智能设备与大数据技术,构建多维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提供精准反馈与个性化指导,推进体育与跨学科教育深度融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数 学 学 科

授课教师:

李  礼

授课课题:

六年级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课例特点:本课通过AI动画情境引出课题,从制作、涂色验证单面性到剪裁、发现拓扑规律,实现了数学思维与科创能力的双提升,彰显了“做中学”理念与跨学科育人特色。

授课教师:

苏红吉

授课课题:

五年级 《平均数的再认识》

课例特点:本课从真实问题出发,借助技术赋能让学生对平均数感受更直观,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据分析及处理的方法,发展了数据意识。

授课教师:

胡晶晶

授课课题:

六年级 《齿轮中的数学》

课例特点:齿轮转动,咬合的是机械的精密,更是数学的规律。本课从自行车的行驶原理出发,理解了前、后轮齿数与它们转动圈数之间的关系,探索出了齿轮中比例的奥秘。

授课教师:

李志文

授课课题:

二年级 《认 识 角》

课例特点:本课通过找角、描角、画角等操作活动,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了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授课教师:

代艳雪

授课课题:

四年级 《平 均 数》

课例特点:本课从真实的情境出发,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过程,从“移多补少”到“求和均分”,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探索出了平均数的意义。

授课教师:

刘怡涵

授课课题:

四年级 《优  化》

课例特点:从合理安排沏一杯茶的时间,到解决烙饼难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用数学的眼光探索出了“最优解”的奥秘。

专家点评

刘云颇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郑大明

(成都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委会会长)

点评要点:专家们从教学目标、过程设计、学习成果、核心素养等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肯定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方式,同时提出教学设计要关注“研究什么”,抓住知识本质;“怎么研究”厘清研究路径和方法,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从概念原始生长点出发,注重素材的选择和使用。

       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七中八一青年教师始终将理想信念作为“原生动力”,将职责使命当作“意志盔甲”,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寻梦而行。全体七中八一人也将在教育征途中,春风化雨,滋润学子求知的心田;匠心耕耘,培育幼苗拔节的活力。


图文:各教研组  

审核:李宇 赵婷 


日常咨询电话:

028—61995252(学前部)

028—61995298(小学部)

028—61995338(中学部)


创建时间:2025-04-29 08:25

发布: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