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磨砺无捷径 匠心育人守初心
4月23日晚,我校邀请成都七中郑小婧老师为八一学校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场干货满满的教学培训在育英楼二楼多媒体教室热烈展开。郑小婧老师以《向别人学习,但做自己》为主题,围绕备课方法、听课策略及家校沟通三大核心板块,结合理论深度与实践案例,为青年教师呈上了一堂兼具专业指导与人文关怀的成长课。
备课之道:在精准与创新中筑牢教学根基
“备课是教学的生命线,需因课制宜、因生而变。”郑老师开篇点明备课的重要性,针对常规课与公开课的不同特质,提出差异化设计思路。在常规课备课指导中,他强调要从四个维度深耕细作:精准把握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深度解读教材编排逻辑,巧妙借助大学教材拓展知识维度,精准捕捉学生学习痛点。同时,鼓励教师融入生活化案例,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生动场景,激活课堂学习氛围。而对于公开课的筹备,郑老师从破冰互动到教学环节的精心雕琢,分享了一系列可操作性极强的实战技巧,助力教师打造精品课堂。
听课之艺:以多元视角构建成长阶梯
郑老师将听课视为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系统性地分享了一套科学的听课方法论。在听课对象选择上,他建议青年教师优先观摩名师课堂,学习其对课堂节奏的精妙把控和问题设计的艺术;同时,保持对同事课程的关注,博采众长,丰富自身教学风格。针对新教师的成长路径,他提出“上课—反思修正—听课—二次修正—复课”的进阶式听课顺序,并强调应遵循“听看为主,记录为辅” 的原则,聚焦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学生即时反馈以及课堂环节的流畅衔接,鼓励教师带着问题去对比、反思,让每一次听课都成为专业成长的基石。
沟通之术:以真诚之心架起共育桥梁
在家校沟通与师生交流领域,郑老师始终秉持“真诚”这一核心理念。面对学生,他倡导摒弃说教式沟通,通过课间闲谈、作业批注等细节发现学生闪光点,以“具体赞美+温和建议”的方式,在师生间搭建信任桥梁。在与家长的协同育人中,他分享了以《写给班主任的一封信》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经历与家长教育期望的有效方法;同时,传授提前预判潜在问题、巧妙化解矛盾的沟通智慧,以及精准把握批评艺术的实用技巧,为家校共育注入专业温度。
培训尾声,郑老师以“教学无捷径,唯有多磨砺”的箴言勉励在场教师。这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学方法论,更传递了教育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未来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在教学实践中深耕细作,提升育人实效。学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持续依托成长营平台,为青年教师搭建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推动教育事业不断注入创新活力。
图:叶艺
文:叶艺、王娟
审核:唐渝强
发布: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