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STEM游戏案例——磁力片的多种玩法
活动缘起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小班孩子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孩子们对于图形兴趣浓厚,他们会关注生活中的图形,对益智区的图形拼搭玩具兴趣也十分高涨,而磁力片是孩子们近期最受欢迎的玩具。在玩磁力片的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好多问题:磁力片还能吸什么?磁力片里面有什么?磁力片还能怎么玩?那就带着疑问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磁力片的世界吧!
活动目标
科学(S)
1.探索并感知磁力片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基本特征。
2.了解磁力片里有磁铁,通过猜想、操作、讨论,知道磁铁能吸住含铁的物体。
3.初步感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技术(T)
1.在反复操作尝试磁力片搭建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和手指关节灵活性。
2.开发拓展思维能力(从平面到3D立体的转变),感受磁力片瞬间变换过程。
工程(E)
1.探索磁力片的提拉特性,并尝试用提拉功能搭建立体造型。
2.在拼搭过程中积极探索、乐于创造,能探索出玩磁力片的新玩法。
数学(M)
1.在对形状认识的基础上,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尝试用磁力片创造有规律的排序。
磁力片的多种玩法探索
(一)磁力片玩法初探
驱动型问题:磁力片可以拼搭成什么?
活动概述:
小小的磁力片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诸多智慧,从平面到立体,各种自由组合,激发幼儿的创新智慧,使其享受构建的快乐。开学初刚接触到磁力片的时候,孩子们都是拼很简单的、小型的作品,但是随着不断地实践探索,孩子们的作品从单一的一个“小房子”到越来越高的“大城堡”;从自己一个人拿着一种磁力片在那玩,到几个小朋友分工合作拼搭作品,我们看见了孩子们的不断进步与突破。
教师思考:
磁力片能够多领域促进幼儿发展。如:在健康领域中,通过玩磁力片能够促进孩子的精细运动技能,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在科学领域中,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建设、实验、寻找平衡、拆开重建,发展其创造力;在艺术领域中,能提升孩子对色彩的感知;在社会和语言领域中,有助于幼儿交往合作与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创造出磁力片更多的玩法,让小小的磁力片也能发挥大大的教育价值!
(二)磁力片里有什么
驱动型问题:磁力片里有什么?为什么可以吸在一起,磁力片还可以吸什么?
活动概述:
刘老师:“为什么磁力片会互相吸住呢?”
轩轩:“因为里面有磁铁,它有磁力。”
区域活动时间,浩文将两块磁力片放在一起:“你看!吸住了!”一会又拉开。
清芷:“真好玩!”
刘老师:“那磁力片还能吸住其他东西吗?”
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开始在教室里寻找磁力片还能吸什么。
弘宥:“毛巾架可以吗?”
溢泽:“玩具不行,我试过了!”
珂颉:“门锁可以吗?”
浩文:“哇,磁力片还可以把回形针吸起来。”
孩子们带着磁力片去探索教室各角落,甚至走到户外,来到操场,进行更多探索。在实践中大家发现了更多可以被磁力片牢牢吸住的物品:磁性黑板、水杯架、玩具……
原来,磁力片里藏着“小秘密”:磁力片里的“小棍子”是磁铁做的,而这些吸住的物品因为都含有“铁”元素,所以它们就可以被磁力片牢牢的吸住!
教师思考: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磁力相互吸在一起”的概念很清晰,但在原理性上还不是很明白,教师多引导多鼓励他们探索发现。探索后教师说明活动中的科学原理,使他们透过真实的例子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以便他们将活动继续深入下去。孩子们通过操作体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发现了磁力片的小秘密。
(三)磁力片的形状挑战
驱动型问题一:磁力片有哪些形状?这些形状可以组合吗?
活动概述:
磁力片形状多样,孩子们能说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常见的磁力片的形状名称。而对于磁力片中一些特殊的形状,如菱形、六边形、扇形等就无法准确说出,因此教师采取实物对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这些形状的特征,鼓励孩子们说说这些形状像什么,然后再引导他们了解形状的名称。
驱动型问题二:磁力片可以按形状的规律排序吗?
活动概述:
(1)初次探索ABABAB的规律
在区域活动环节,星禾用○□○□○□的排列方式,将磁力片进行了一排有规律的摆放。教师抓住契机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鼓励她把这个排列大声说出来:“半圆形、方形、半圆形、方形......”说完便接着在下面又摆了一排,很快其他孩子也加入进来了,一会儿功夫,桌面上一大片有着ABABAB规律的图形就拼好了。
(2)再次探索ABBABBABB的规律
看孩子们对按规律排序这么感兴趣,教师紧接着又按○□□○□□○□□的规律摆了一排磁力片,让孩子们寻找规律,这次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莱宝最先发现:“老师,一个三角形,两个正方形,都是这样的。”说完,孩子们又投入了新一轮的规律大挑战中。
慕沂:“这里不对,应该再放一个正方形。”
莱宝:“放在这里就对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递正方形、有的摆图形,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很快ABBABBABB规律的整片图形也拼好了。孩子们激动不已,纷纷说:“好漂亮呀!”
教师思考: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边说边操作,帮助他们了解AB模式排列的规律。当孩子熟练之后再进一步尝试自由设计AB模式或ABB模式排列的磁力片,从而激发孩子们更多的探究欲望和活动的兴趣。
(四)神奇的磁力提拉
驱动型问题:磁力片怎么从平面图形提拉成立体图形?
活动概述:
磁力片互相之间可以牢牢的吸在一起,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更快地拼搭出作品。小朋友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发现了磁力片提拉的小秘密。
一鸣:“我们要先选择一个磁力片放在中间。”
茜茜:力片先拼在一起,然后一提就会立起来了。”
靖靖:哎呀,我的一提怎么就倒了。”
君麟:没关系,再试一次,你要小心一点提哦。”
赵老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提成功呢?提的那个磁力片旁边的磁力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原来:中心磁力片每个边都要有磁力棍,围着的磁力片需要一样的形状。提拉的时候要慢一点小心一点,这样更容易成功。
接下来,孩子们要挑战提拉四个连在一起立体图形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尝试着,一次就挑战成功啦!可是有的孩子立体图形下面怎么多出来一个磁力片?
伊一最先发现了问题:“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的磁力片数量要一样,你的不一样。”
曾老师:“我们一起数一数,1、2、3、4。”
四层挑战成功!孩子们又开始合作挑战5层,一直成功挑战到6层,通过前几次经验的积累,孩子们每次提拉前都会数一数中心磁力片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的磁力片数量是否一致,提的时候格外小心,成功率越来越高!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数学,几何的变换概念,构建平面转换立体的空间逻辑思维。在磁力片数量的问题上,孩子们对5以内的点数比较容易掌握,对于5以外的数量就有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漏数、数错的情况。但立体多层磁力片提拉是否成功就能检验孩子们点数是否正确,因此孩子们在提拉前会反复点数检验磁力片的数量,这对于孩子们点数能力有很好的提升。
(五)磁力小推车
驱动型问题:磁铁的每个方向都可以吸在一起吗?
活动概述:
十一:老师,磁铁可以吸在一起,但有的不能吸在一起。”
严老师:观察一下,什么颜色可以吸在一起,什么颜色不能吸在一起呢?”
小溪:红色和蓝色可以吸在一起,一样的颜色不能吸在一起。”
孩子们通过尝试,感受着磁力相斥、相吸推动小车前进和后退,在游戏中初步感知着磁铁的两个磁极的原理。
严老师:磁铁有两个磁极,一个南极,一个北极,当磁铁的南极和南极靠近的时候,小车会离我越来越远;当南极和北极靠近的时候,小车会离我越来越近,这就是磁铁的同级相斥,异级相吸的特性。”
教师思考:
活动前期,教师引导孩子们去猜测一下磁铁的两端相互接触,会有什么变化?本次实验探究,通过制作小推车,尝试不同的推动方式,进一步感知了磁铁的特性,知道了两个磁铁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吸引,也可以相互排斥,初步感受了磁力的两极,知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六)磁力大调查
驱动型问题: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活动概述:
晨间入园时,小杰兴奋地告诉老师:“家里的门上也有磁铁,可以吸在墙上的门吸上。”
萌萌接着说到:“我们家的冰箱贴上也有磁铁。”
孩子们已经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了生活中,那磁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继续对磁铁进行了大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门吸、冰箱、洗衣机、冰箱贴、玩具、手包扣、指南针、核磁共振机、磁悬浮列车等等都运用了磁铁,磁铁的运用可真广泛呀!
教师思考:
为了帮助孩子寻找生活中磁力的运用,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我们的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了一番磁铁大调查活动。经过努力,孩子们了解到了磁铁在生活中的多种运用,拓宽了孩子们关于磁铁的知识面。
反思与收获
(一)幼儿的收获
1.通过磁力片多种玩法的探索,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制作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同伴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和同伴共同协商探究。
3.语言表达能力不断的完善,能够讲出自己在磁力片探究项目活动中想要分享的观点。
(二)教师的反思与感悟
1.适宜的支持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1)学会放手,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STEM活动中,教师要聆听童声、欣赏童真,让幼儿的智慧潜能充分展示,相信每一名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交流者。他们会根据环境、材料,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幼儿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将探索过程玩得越来越精彩。
(2)兴趣和问题的捕捉是关键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见和想法。宽松自主的探索环境中,教师对幼儿充分关注、积极支持,增强了幼儿的信心,激发了更多的探索兴趣。幼儿在试验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与尝试—实验操作”,对磁力片中磁铁的特性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2.增进同伴交往,发展幼儿协商、合作能力
探索活动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触发了幼儿的协商与合作。在面对难题时孩子们互相帮助,在浓烈兴趣中自然牵手,体现了幼儿的协商合作能力;在合作学习和共同建构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和倾听,协商和交往,感知合作的力量,共享成功的喜悦。
在这次持续的探索活动中,幼儿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在操作中学会发现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和发展。磁力片的玩法远不止于此,孩子们与磁力片之间的故事还在不断发生着,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更多的发现吧!
供图:曾茜
供文:梁婷
审核:熊鑫/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