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鸿鹄之志 成家国之才——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高2023级立志成才集中教育活动

立鸿鹄之志

成家国之才

高2023级立志成才教育活动

 

松柏幼年,便有凌云之心;伟才少时,已坚鸿鹄之志。2024年11月19日,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高2023级“立志成才”教育活动在学报厅隆重开幕。本次教育活动以“立鸿鹄之志 成家国之才”为主题,有专题讲座、大学参观等集中主题教育活动,也有家长进班、互动交流等分散持续性教育活动。高二5班吴联成和高二6班何美霓同学担任主持人,学校领导及高2023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全场齐唱国歌后,副校长杨勇老师作了题为“立志明方向 榜样化动力”的讲话,阐释了本次立志成才活动的宗旨和深远意义。杨副校长强调,成都七中八一学校有着红色基因和血脉,七中八一学生应立大志,担大责,扛大任。

紧接着,学生代表田阳毅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他以“立志成才,追逐青春梦想”激励同学们。他认为,立志,是青春梦想的灯塔。成才,是青春奋斗的答案。成才不仅仅意味着学业上的成功,更意味着全方面的素质提升。最后,田阳毅同学发出号召:让我们立下鸿鹄之志,担起时代之责!

高2023级年级组长寇凯华老师对本次活动安排进行了介绍,强调本次活动具有目标性、多元性、前瞻性等特点,并提出了从纪律到学习的具体要求。

 

01
 
丰富多彩的讲座
 
 
 

讲座一:如何找到心动目标去实现高考成功

讲座嘉宾:李小莉

“有志者,事竞成。”学业规划、升学规划与职业规划专家李小莉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题为“如何找到心动目标,实现高考成功”的精彩讲座。她以成功学长学姐们的案例,分享如何设定一个既符合自身特点又切实可行的目标的方法。李老师以她那充满亲和力和温暖的话语,向全体学生详尽解读了大学及专业选择在新高考政策下的种种机遇。同学们逐渐明白:确立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正是成为伟大人才的关键。

嘉宾简介:李小莉,学业规划、升学规划与职业规划专家。对考生高三助考、自主选拔、志愿填报有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职业规划与志愿填报经验。近年受邀赴北京、长沙、重庆、成都等地为学生和家长举办高考自主选拔、综合评价主题报告会,为广大家长和莘莘学子提供现场辅导和精心指导,其专业水平和讲座效果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高度认可。

 

讲座二:学知识,守护生命;听分享,国之担当

讲座嘉宾:刘向阳

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原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刘向阳分享了自己的动人故事。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刘向阳老师带领救援队赶赴灾区,一个地地道道的草原汉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草原儿女智慧、勇敢和大爱的精神品质。“多灾让我们学会在灾难中生存”,“先避险后逃生”等理念,提升了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最后,刘老师鼓励同学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回应刘老师的祝福。

 

嘉宾简介刘向阳,1969年出生,内蒙古人。1987年入伍,原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他曾率队赴汶川、玉树、雅安等地震灾区救援;还肩负国家使命,率领中国国际救援队远赴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印尼、海地等国家参与灾难救援,他们的积极反应能力和顽强的战斗力享誉世界,为拯救生命、增进国际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总队长还赴利比里亚执行过维和任务,被联合国授予过“和平勋章”。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4年被北京军区评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2005年、2007年分别被北京军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首届“全军青年十大爱军精武标兵”,2008年被中组部表彰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感动中国”候选人。

 

讲座三:航天发动机科普小讲堂

讲座嘉宾:唐波

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成都工匠唐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航空发动机知识讲座。唐老师从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原理谈起,分辨了各类发动机的特点,指出航空发动机具有转速高、温度高、压力高等技术难度,具有极高的研究门槛,所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钻研,为铸成航天强国而不懈努力。

在分享专业知识的同时,唐老师还融入了对时事的深刻分析以及对家国的深厚情感。他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何为成才——学富五车更要勇于表达,扎实基础更要有自我思想。此即成才之道。

嘉宾简介唐波,男,1985年3月出生,2008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一工厂发动机修理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成都工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〇一工厂发动机修理首席专家,成都市唐波发动机主体修理首席技师工作室领衔人。

 

讲座四:少年强则国强——艺术强国

讲座嘉宾:汪道金

中国著名书画家、北京阳光鑫源国际书画院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汪道金老师,从他的童年经历开始讲述,详细描绘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达到今日的成就。随后,他现场展示了自己精湛的书法技艺,为同学们写下寓意颇深的“宁静致远”四字。

汪老师有感于学校文化,特意现场书写了“为奉献者奉献”赠予学校。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秉持“团结忠诚 追求卓越 为奉献者奉献”的校风,为戍守边关奉献祖国的将士们、为各行各业的奉献者们始终如一地奉献着教育情怀,践行着教育理想,书写着教育故事——这就是“为奉献者奉献”的丰富内涵。

 

嘉宾简介汪道金,中国著名书画家,成就斐然。其作品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大国品质与大国匠心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国界,赢得了国内外众多收藏家与艺术爱好者的广泛赞誉与深切喜爱。

汪道金,四川眉山市人,来自苏东坡故乡(自喻三苏居士),自幼酷爱书法,天生与书法有缘,中学时期开始在老师指导下刻苦历练,从颜体着手,有幸经常参加各种书法展会,青年时期曾得启功、李半黎老师指导,受其书法影响较深,进步很快。拜师当代艺术家、教授李名钧老师(李墨、刘本森和范曾为结拜三兄弟)、常永生老师(画家,曾策划绘制天安门城楼画像)。2012年6月,与2008年与奥运金牌获得者吕宪锋共同创办汪道金(北京)艺术馆。其馆品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好评,作品被国家领导认可收藏,且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文化艺术交流。现任北京阳光鑫源国际书画院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视频道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专家学者服务管理委员会副会长、专家学者管理委员会书画创作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会员。CCTV艺术名家特聘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党建办廉政书画院院长、岳飞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精忠报国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
 

讲座五:中国铁路机车与西南交通大学发展历程

讲座嘉宾:张兵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兵博士通过火车的组成以及类型的变化,讲述了中国铁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从蒸汽机车到电动汽车再到高速动车,从60年代的“韶山型”到后面的“巨龙号”,再到当今的“复兴号”,从一开始的受制于人,到后来的吸收创新,再到如今的独立自强、制定中国标准,中国铁路人无时无刻不在砥砺前行,最终筑起了一条通向民族复兴的伟大铁路,达成了毛泽东诗词中的“天堑变通途”。
此外,张博士详尽地介绍了他的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并对大家寄予了厚望,在学生心中种下了铁路梦的种子。同学们立志要接下中国铁路的接力棒,为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嘉宾简介张兵,博士,副研究员,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载运工具应用工程专业,现任职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安全检测技术和试验。多年来,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如《列车减振器动力学性能无线检测方法与装置》等,且研究成果多次获得铁道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已经结题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基金项目,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复杂运营条件下列车与线路相互作用及行车安全控制研究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列车智能维保服务功能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等。

 

讲座六:神奇的人工智能

讲座嘉宾:秦小林

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秦小林教授从ChatGPT的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到人工智能发展的前世今生,从什么是机器智能,人工智能1.0到大数据智能时代,再到人工智能的机遇与挑战,侃侃而谈。同学们深入体会了人工智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秦小林教授向同学们发出号召:“弘扬科学精神,展望过去,奋斗当下。”同学们时而埋头记笔记,时而抬头认真思考,积极互动,气氛热烈。

嘉宾简介秦小林,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CCF、IEEE高级会员。主要从事自动推理与代数视觉研究。四川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天府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获省部级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CCF杰出演讲者等,四川、安徽、成都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受邀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四川省科技馆、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数十所高校和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同时聘为成都天府七中联合培养“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导师等。

 

讲座七:致敬时代楷模——彭士禄

讲座嘉宾:李昱、谭佳琦、王点

周三下午,来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专家为学子献上了一场特别的讲座。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团委副书记李昱老师为大家讲述了彭院士的历经人间苦难,铸就钢铁意志的感人故事。彭院士在祖国危难时刻,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毅然决然投身于核事业中。彭院士所体现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核事业工作者的力量源泉,更是我校高中生学习的对象。谭佳琦和王点老师带来的核能科普小课堂,强调了“历经磨难,初心不改”,核事业的发展与如今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一代一代人的付出。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承担使命与责任,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嘉宾简介

李昱,女,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就职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从事反应堆保护设计研发工作。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团委副书记,四川省青年文明号号长,获全国核科普大赛优秀奖等荣誉。

谭佳琦,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核科学与工程专业,就职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从事反应堆结构总体设计研发工作。在校期间曾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智造顺德奖学金等。

王点,男,硕士毕业于四川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就职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从事反应堆压力容器设计研发工作。在校期间曾获校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干部等荣誉,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入职后获得包括四川省国安厅宣教比武三等奖、核能行业协会qc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作为项目主设人及技术骨干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讲座八:党旗的颜色

讲座嘉宾:臧雷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解放军英模、“铁血营长”臧雷老英雄首先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当年在老山前线的几次激烈战斗经历,绘声绘色地叙述了战友们的真实故事。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柔声倾诉,同学们都专注聆听,感受着他那一颗四十余年仍未老的铁血丹心。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臧雷强调,正是无数烈士革命者的牺牲,保家卫国的战斗换取了我们如今安定美好的生活。
全场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师生们沉浸在革命英雄讲述的故事中。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在同学们心头逐渐清晰;一份份感动,沉甸甸地浸入血脉深处。红色传承,在无声中流淌;爱国的真情,化作一阵阵掌声。

结束讲座之际,全场学生自发起立,雷鸣般的掌声持续许久……这是献给前仆后继的英雄的掌声,这是献给鲜艳党旗的掌声,更是七中八一学子的心声。

嘉宾简介臧雷,汉族,山东籍。197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入党。曾四次参加边疆保卫战近7年,执行大小作战任务六十余次,十二次死里脱身,两次负重伤,为三级伤残军人,至今身体里还留有敌人的弹片。

 
1979年作战,臧雷身负重伤,昏迷六天六夜,挽回生命后,半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伤残,回到部队。
1982年,臧雷主动请缨,率领侦察连第二次奔赴战场,参加边境敌后侦察作战一年,和战友们一起破雷阵,闯敌后,打伏击,抓俘虏,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全连无一伤亡。
1984年,臧雷第三次上战场,担任收复老山战斗主攻营营长,率领部队一举攻克老山主峰,被誉为“铁血营长”。
1990年,臧雷任“老山一等功臣团”参谋长,第四次奔赴战场,率领部队执行支援老山一线要点防御作战任务三年直至最后凯旋。
臧雷是解放军英模,多次立功受奖并获多种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国家、军队领导人的接见。
臧雷曾以全优成绩毕业于军事院校,分配到总参谋部高等军事院校任教,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至今仍担任十多所军队和地方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02
 
不一样的课堂
11月19日晚上,各班特别邀请家长代表进班分享,开展“家长小课堂”。家长们精心准备,娓娓道来,从防艾禁毒珍爱生命,到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发展历史,家长们都注重对学生人生理想信念的塑造,注重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学生们目光专注,听得入神;心情激荡,收获满满。

 

 

11月20日晚,部分家长代表和科任老师进班分享人生经验,讲述成长故事。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老师,都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以及不同的成长感悟。

 

同样的爱国情怀,相似的成长烦恼,以及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在聊家常般的轻松氛围中,慢慢浸透着学生的心灵,一点点点燃了学生的上进之火,奋斗之炬。

 

 

 

 

 

 

 

 

03
 
有意义的研学
11月21日上午,高2023级部分学子访问了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基础医学和法医学院,院党委书记热情地欢迎了同学们的到来。博士老师对华西的教学师资力量以及四川大学的特色进行了简洁而深刻的介绍。
 
 
 
 
解剖馆门前,朱老师用颇为浅近的语言介绍了科学的两个特点——“可重复的、可应用的”。这是对医学实验学习和研究的高度概括。药学院的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常用的液相分析仪器及其工作原理,同时展示了数字化的操作过程。紧接着,同学们依次参观了药物成片仪器室、无菌室以及动物解剖教室等设施。

 

 

同学们对医学、对生命都有了更加具体且完善的认识。站在药学院大楼前方合影时,同学们带着笑容注视着镜头,似乎也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冉冉升起的药学新星。

11月21日上午,高2023级部分学子访问了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坐在智能的阶梯教室中,聆听老师介绍的川大故事,令学子心潮澎湃。从校园景观到学校历史,再到学术实力的分享,所有分享都使莘莘学子心向往之。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校学子来到电汽工程学院的实验中心。从高电压实验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室、到能源联互联实验室,科技感满满。老师的讲解,“干货”满满。学生们对于精准、高效的“电力系统神经中枢”、自动化的四大环节、两大类机械臂及其优缺点、能源互联网的作用与意义等,均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纷纷表示,研学让自己见识了川大的学术实力与校园的魅力,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上仍需努力,此行将促使自己立下鸿鹄之志,为将来成家国之才打下基础。

 
11月21日上午,高2023级的文科班同学们满怀期待走进了西南交通大学的校门。

学姐娓娓道来她所爱母校的辉煌过往,她骄傲地介绍着这个被她称作“家”的地方,热情欢迎同学们有朝一日考入此校,再续今缘。学姐毫不保留的经验分享和侃侃而谈的气度,打动着少年人懵懂的心,令其受益匪浅,激起了学子想要快快长大、蜕羽成蝶的期望。

 

 

 

一位同学说:前途未知虽茫茫,而吾心不惘,热忱滚烫,坚定脚步待收藏,墨笔勾勒崭新诗章。
另一位同学说: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四野星辰,春芒复生,少年人且走且行,晨署将至,便是锦绣万程。

11月21日上午,高2023级部分学子踏上了前往西南交通大学的研学之旅,此行的重点是探索轨道交通运输专业领域。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数字仿真视频了解了中国动车的发展与成就。随后又展示了数字仿真与实验结合得到的动车组受力与气流流向结果演示,最后,使用数字仿真技术介绍了动车三组重要耦合关系——弓网、流体、轮轨关系。其中重点展示了弓耦合关系——这是列车在现实中的供电持续问题与速度提升问题的关键。
今天的参观学习让同学们见识到了高中校园中未曾涉及的前沿技术与专业设备,激发同学们对未来的畅想与奋进,技术也推动着下一代的前进。

 

 

11月21日下午,高二学生立志成才集中教育活动闭幕式在学报厅隆重举行。主持人以充满激情的开场白开启了序幕,全体师生奏唱国歌,整个会场洋溢着庄严肃穆的气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随后,陈墨、胡佳蕊、冯朝阳、李蒋欣怡、杨可妮、程俊怡作为班级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分享了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他们一致表示,讲座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信念,学习到了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的策略,他们立志成才,成为家国之才。

 
 
 
 
 
 
 
 
 
 
 
李福琼代表全体教师,结合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号召大家成为有感恩意识、有思想意识、有尊重意识、有规则意识的“四有”好青年。李老师认为,立志是成才的起点。在“立志成才”系列活动的闭幕之际,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将活动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所思所学所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在目标的引领下,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高2023级“立鸿鹄之志 成家国之才”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分散持续性教育活动将在接下来以班会课、午间分享等形式灵活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七中八一将为铸就新时代家国栋梁之才而持续努力!
 
正所谓——
潮平宜起航,心向辉煌,鲲鹏展翅越四海。
风正好扬帆,志存高远,鸿鹄翱翔上九天。

 

 

END

 

图:高2023级年级组

文:高2023级年级组

审核:杨勇 唐渝强

 

创建时间:2024-11-28 15:00

发布: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