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探索家—小二班STEM探究活动
活动起源
在本月教学主题“鱼儿游啊游”的活动下,小朋友看到了小鱼吐泡泡的画面,于是他们嘟起小嘴模仿小鱼吐泡泡。面对“泡泡”,他们总有数不尽的憧憬,享不完的乐趣。教师抓住教学契机,将小朋友感兴趣的泡泡生成为stem活动《泡泡探索家》。
活动目标
1.了解调制泡泡液的步骤。
2.能够动手调制泡泡液,寻找封闭形状的材料做吹泡泡工具。
3.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液、吹泡泡的乐趣。
STEM核心素养
科学:感知泡泡的形成过程,探究泡泡液的调制方法。
技术:寻找身边封闭形状的材料制作作为吹泡泡的工具。
工程: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绘画方式呈现关于泡泡的调查。
数学: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知道任何封闭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过程
泡泡的秘密
基于小朋友的兴趣,班级老师随即开展了一次关于“泡泡的秘密”谈话活动,在我们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泡泡呢?
宸宸:我在海洋球里面见过泡泡。
米乐:洗手的时候会有泡泡。
萌萌:我在洗头发洗澡的时候有很多的泡泡。
晨晨:我看妈妈在洗衣服时,衣服上会有很多泡泡。
经过谈话活动,小朋友知道了泡泡的形成都与水有关。
泡泡大调查
小朋友与家长们一起利用网络、书籍等方式收集关于泡泡的资料。
我们知道了泡泡是圆形、没有味道、在阳光下是五颜六色的,还知道制作泡泡需要用水、洗洁精、肥皂、洗衣粉和泡泡器等材料。
制作泡泡液
猜测
怎样调制泡泡液呢?
琪琪:我觉得牙膏加水可以调出泡泡。
恩泽:要加肥皂和水。
第一步:加入一些温水和凉水。
第二步:加入(牙膏、洗洁精或肥皂等材料)。
第三步:用工具搅拌,泡泡液调制好啦!
实验结果:
原来洗洁精、肥皂、牙膏加上水搅拌液体后都出现了泡泡,这些材料都可以调制成泡泡液。
初探吹泡泡
哇!小朋友都想试试自己调制的泡泡液,那一起来吹泡泡吧。
思琪:老师,我吹出来的泡泡“砰”“砰”破了。
恩泽:我吹出来的泡泡有些破了,有些没破。
菲比:为什么你的泡泡没破呢?
栩然:因为我的泡泡液里加了白糖呦。
问题一:为什么加了白糖的泡泡很大,而且不容易破?
黄老师带领小朋友将白糖加入每一组泡泡液里进行实验。原来,白糖可以使吹出来的泡泡增加粘性,使泡泡那层薄薄的液体不破碎,并且紧紧地裹住里面的空气,这就是泡泡不容易破碎的小奥秘。
寻找泡泡器
问题二:只有一个泡泡器,怎么办呢?
小朋友调制好了泡泡液,但是带来的材料里只有一个泡泡器怎么办呢?老师鼓励小朋友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起去教室里寻找材料作为吹泡泡的工具。
恺恺:老师,我找正方形黏土工具来吹泡泡。
菲比:老师,这里有圆圈可以用来吹泡泡。
晨晨:老师,我找毛根做一个圆圈吹泡泡。
九月:我找的半圆形帆船吹泡泡。
猜测: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吗?
九月:我找的是半圆形的材料,吹出来的泡泡就是半圆形的。
恺恺:正方形的泡泡吹出来是正方形的吧。
乐乐:圆形的圈圈就会吹出圆形泡泡。
实验结果:小朋友纷纷拿起自己寻找到的泡泡器开始吹泡泡,我们知道了泡泡工具要有一个封闭性的吹口,但是任何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
快乐吹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