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风筝有个约会——大班组STEM探究活动
微风轻轻吹过孩子们的面庞,
带来了春日的讯息。
风里藏着小秘密,
她悄悄地来到孩子们的身边,
与孩子们共赴一场风筝的“约会”。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及制作方法。
2.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制作简易的风筝。
3.在活动中,感受小组分工、合作的意义,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活动源起
周末结束后,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假日里的趣事,“我和爸爸妈妈周末去放风筝了!”这个话题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于是我们追随孩子们的兴趣,一起探究风筝的秘密。
核心素养
S(科学):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知道风筝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T(技术):能够使用剪刀、透明胶、竹签等工具制作风筝。
E(工程):能按照步骤完成风筝的制作,并对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改进。
M(数学):掌握对称的概念,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能通过比较、测量等方式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家园合作·风筝大调查
孩子们想动手制作一个风筝,但是风筝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能不能自己做一个风筝?孩子们带着心中的疑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解风筝的知识。
孩子们通过调查发现风筝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但是它们的结构都是一样的,都有骨架、风筝面、提线、放飞线、飘带。
一支画笔,绘风筝之巧思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了解了风筝的结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设计属于自己的风筝,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蕴含奇思妙想的风筝跃然纸上。
初次尝试,做风筝之收获
1. 寻找做风筝的材料
风筝制作包含制作风筝面、骨架、提线等,都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孩子们在教室里寻找做风筝的材料。
2. 分组合作,制作风筝
确定了做风筝的材料,孩子们分组进行风筝的制作。大家合作、分工,制作风筝面、固定骨架、装饰风筝、安装提线和放飞线......一双双巧手在风筝上忙碌着。
一场试飞,放风筝之体验
放风筝咯!孩子们迎着春风奔跑嬉戏,享受着童年的乐趣,期待着手中的风筝能够飞起来。孩子们分组试飞风筝,发现每一组的风筝飞起来的效果不太一样。
再次尝试,做风筝之改进
发现了问题,孩子们根据讨论确定了解决办法,重新从家里带来新材料,开始第二次的风筝制作。看!这一次孩子们制作的风筝更加美观、稳固。
再次试飞,放风筝之成功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孩子们满怀希望地进行了第二次试飞,拉着长长的线,斑斓的风筝在蓝天随风起舞。风筝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白云作伴,在空中勾勒出美妙的春日画卷。孩子们可爱的笑脸灿烂地绽放着,风筝制作成功啦!
轻风托纸鸢,扶摇上青天。放风筝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景。在这个温暖的春日里,孩子们动手操作,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期待一只只风筝带着孩子们的心愿飞向蓝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