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和日丽的周六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留校学生去参观了省博物院。馆内川味十足的精美藏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记忆尤新的是古蜀文化。天府之国沃土千里,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传说古蜀王杜宇教会蜀民耕种,后来功成身退,化为杜娟啼血,警示人民。神秘的古蜀国那层绮丽的面纱,在热情大方的讲解员姐姐的带领下一层层被揭开,最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古蜀大地,其中更敬佩于先民们的智慧——精湛的青铜冶炼工艺。展品中有婉约秀丽的生活用品,有庄重大气的祭祀礼器,有历经千年却依然锋利的刀剑武器,其表面还使用了现在都无法解释的覆汞技术。同时期的中原文物也反映了当时的古蜀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交流。古蜀国虽然没有文字,只有图腾和符号但古蜀文明依然通过口口相传延续下来,正因为此,神秘的古蜀文化还有许多的不解之迷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对人生、对事业、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川籍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成为世界著名画家。四川省博物院收藏着大千先生对中华艺术的传承精髓——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的大部。1941至1943年期间大千先生为了临摹壁画,在敦煌一住就是3年,花费5000两黄金,负债累累,20年后才还清,但这无法阻挡大千先生。在敦煌,先生夙兴夜寐的点灯临摹,许多洞窟只有半人高,大千先生不得不弯腰甚至半跪着进行,一画就是一天。正是这种为艺术勇于奉献的精神,使大千先生借古开今成为一代巨匠,也使失传已久的晋唐绘画重回中国画坛,成就了一次中国绘画的“文艺复兴”。大千先生的家人在解放后将先生的这批临摹作品捐献给了四川博物院,让它发扬光大。
怀着崇敬的心情不舍的离开了张大千展馆,他的精神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激励着我们。精彩的四川博物院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高一4班 李东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