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建
1959——1965年就读于西藏军区成都八一学校(现成都七中八一学校)
研究生,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
曾任中央电视台人事处、教育处 副处长
曾任中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曾任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04年起任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副总裁
八一校——学生的家园
低调、内敛、睿智的庞建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源于他对母校——成都八一学校有着很深的感情。
庞建在1959——1965年就读于西藏军区成都八一学校。在这所军队住宿学校里,学习了六年,生活了六年,校园的很多片段一直萦绕着他的脑海,对学校、老师、同学有着挥之不去的记忆,这是铭记更是怀念。
庞建打开了记忆的匣子,开心地说到:“八一学校是我们在这里的所有孩子们的家。许多同学的父母远在西藏,两三年都见不着自己的父母,我们也会思念自己的父母,但老师对我们的好又冲淡了那思念的情绪。这里的好,不仅是老师对我们好,就连那时守门的武大爷我都清楚记得他的慈祥。我们每次返校时,武大爷微笑着跟每一位孩子打招呼,他亲切、和蔼、这位可亲可敬的大爷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
是的,这位武大爷是学校聘请的门卫,他认真、负责、爱学校,爱学生,融入到这个温暖的大集体中,这么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又怎能让孩子们忘却呢?
八一校——成才的摇篮
“韩世泽老师送走了我的哥哥,又成了我的班主任。他严厉如父,细心如母,他把每届所教班级学生的优秀作文收集起来,念给我们听,其中有一篇文章还是我哥哥的。他的这种教育激发了我强烈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在我的人生路上一直鞭策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受益终生。”
庞建在八一学校时担任班长和大队委职务,锻炼了他组织和管理能力,并为以后的人生奠基了基础。在校期间,他不仅成绩好,还是学校少年军乐队员号手。他说:“我校的军乐队承担了很多演出任务,曾到锦江大礼堂欢迎朱德到成都进行过演奏。当年青少年重大活动都在成都市少年之家举行,我们成了那里的演出常客,我们为身为八一校人而骄傲。”
八一校一直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长并发挥自己的特长。从八一校走出的学生有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各类人才,这就是教育之根本:和而其美、各美其美。
小学毕业了,我们都在计划填报志愿,韩老师如此坚决地口吻告诉我:庞健,你必须选择四中,必须按我的要求来定,当初我们认为老师霸道,现回想那是对我们负责的态度,那是父亲对待儿子的一种爱的方式,父爱如山,师恩难忘,每每想到我的老师,有感动、有温暖、有幸福。
八一校——学生的乐园
集体洗澡成了我们在校园里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光着身子的我们在澡堂里打水仗,学着游泳,我们享受水的沐浴,更享受这如水般的时光。
更幸福的是莫过于洗完澡后,生活老师为我们剪指甲。我们把手和脚伸向老师,放在老师的膝盖上享受在八一校里无数次这样的幸福温暖,这种幸福温暖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八一校所有的学生都享受过这份细致入微,贴心暖人的关心与爱,我们终于能明白在阔别母校60年之久的校友,一提到八一校时都热泪盈眶,这是何等深沉的爱。
“我们也有调皮和捣蛋的时候,那时同学从小一起上课,一起恶作剧。在寝室里,我们会大闹天宫,夏天的蚊帐杆成了我们打仗的武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但我们还懂得放哨,在寝室的门框上放一根木条,生活老师进门时木条直接砸在头上,我们立刻停止喧闹,在一边偷偷窃笑。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向老师宣扬我们的成长。”
“生活老师也会严厉批评我们,但更多的是包容、理解我们的叛逆。我们就在这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让我们拥有了一颗包容之心,容他人之过,容他人之错。”
八一校——成就人生
带着优良的品质和骄人的成绩,庞健升入成都四中学习。尔后,从下乡当知青,到部队从军;从二炮兵到军区后勤部;转业后,从北京出版社到中央电视台;从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到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以勤勉尽责,忠诚感恩的对待工作,他收获了成就,更实现了人生价值。
八一校——以辉煌超越辉煌
关心母校,关注母校,关切母校,牵挂母校,这是八一校所有校友对母校的情感。庞建虽在北京,仍时时挂念母校,当知道七中直接领办成都八一学校时,他激动中更是欣慰。并送出了对母校的寄语:愿母校在这个著名的平台上,加强对学生荣誉感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与发展,关心、关爱学生成长的道路,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责任和担当的人才,以辉煌超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