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主编吴诚 追忆母校恩泽

 


吴   诚

“七中八一学 校 的 前 身——西藏军区成都八一学校,曾是一所誉满川西的名校。她有军队的血脉,优良的传承,深厚的底蕴。不少优秀学子先后考入当时的四川省重点中学、全国名牌大学。”已从八一学校毕业数十年,原金税杂志社长吴诚满怀深情地回忆道。

八一校人才辈出
53届毕业的罗传秋考入北大,后留校任教,并成为知名教授;戴卫成为全国著名书画家,四川诗书画院院长;张龙曾担任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我的母校是川西十分有名的学校,从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人才。”吴诚回忆,当年在八一学校就读时,母校的教学质量在成都市名列前茅。他所在的班级,全班60多名同学,毕业时全部上榜(即全部都考上了高中)。其中半数以上考入省市重点中学,仅考上成都四中的就有11人。
“我的不少同学考入全国一流学府,而后在各地担任要职。有的成为全国知名考古学家;有的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总……”一谈起母校对人才的培育,吴诚的话就滔滔不绝。

八一校军魂润泽

“我的班主任舒正冠老师经常告诫我们,父母在前方浴血战斗,勇敢无敌;我们应该具备父辈那样的顽强精神,勤奋学习。”吴诚毕业于1965年,现龄60岁。当年母校独一无二的军人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一生。

“老师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军人的奋斗精神鼓励我们积极向上。”吴诚从八一学校毕业后考入了省重点中学——川师附中,后来参军转战新疆、西藏、青海。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母校培养的刻苦精神,始终激励着支撑着他。“在冰雪昆仑山,在长江源头沱沱河,在海拔5300多米的唐古拉,我都顽强地挺过来了。”

他还说道:“学习上,我坚持自学。三年通过中央电大和全国自学考试,获取了两个大专文凭。我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发表了40多万字的文章,进入中年后我担任了一家刊物的主编。这些都得益于我在母校时培养起来的顽强精神的滋润。”

八一校学风浓厚
        “那时母校的学习风气非常浓厚。我们虽不懂事,也贪玩,但在学习上同学们都暗自比拼。”吴诚回忆,当时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母校教学成绩斐然,因此获得过不少荣誉。
对于成都七中领办母校一事,吴诚自然是非常欣喜。他表示:“相信母校能继承优良传统,引一江春水,浇一园桃李,树一面旗帜,闯一条新路,育一代英才,在川西大地上再创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新闻来源: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30605/105034.shtml

 

                                                                                                                           

 

创建时间:2013-12-18 09:20

发布: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