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青年成长 “赛”最美时光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推动青年教师深入理解与践行新课程理念、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成都七中八一学校举行了以“聚焦学科核心问题,深耕理解以赛促培”为主题的第十届青年教师赛课。

 

 

本次赛课涉及13个学科,共17位青年教师参赛。青年教师们在认真研读新课标,全面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同台竞技,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堂综合性与针对性并举,实践性与探索性共存、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彩纷呈的课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感受青年教师的成长和风采吧!

 

 

 

主题班会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张蓉老师在《高中实验真有趣 安全一定要牢记》这一堂安全课中,以实验安全事故引入新课。通过“火眼金睛”游戏:初始实验室常见不安全行为,再以小组思考与讨论进行深度辨析,最后以进入实验室前、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后的时间线为载体,总结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并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室的意外事故,层层深入,寓教于乐。

 

 

谷丰任老师以《生命价值,绚丽如星河》为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今高中生对于生命价值认知存在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切口,运用文字、视频材料,通过小组讨论、故事续写等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坚定生命价值的正确导向,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己的不足,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热爱生命、健康成长!

 

 

本次青年教师赛课班会课专场特邀成都七中教务处副主任邓英老师、年级副组长徐美鑫老师进行点评。两位老师对我校青年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鼓励,并对班会课进行了详实指导。专家指出:班会课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要以目标为导向突出班会课特点,并从热门话题或学生实际问题入手,丰富课堂活动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既达成班会课的目标,更要使课程走进学生心中,实现课程价值与意义。

 

 

当城市接纳了诗人,诗人开始为其写诗,从此,黄鹂白鹭如画,雪山轻舟留史,锦城之美,流传千年。我校语文组吴海蓉老师带领八年级3班同学,以杜甫草堂为例,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

吴老师的课分为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们用自己的镜头走近杜甫草堂,白茅屋顶,翠竹掩映,红墙相夹,锦鲤悠游,草堂不仅有“貌”,更有“才”,走进草堂,触目所及的每一尊雕像,每一通石刻,每一幅楹联,每一块匾额都共同赋彩杜甫精神,滋养草堂文化。最后,同学们走出杜甫草堂,共话草堂,诗意绵长,分享自己的草堂原创诗歌。

 

 

吴老师的课得到了本次赛课的评课专家、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成都七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杜昌一老师的高度赞扬。杜老师认为本次课综合性、复杂性强,文化味足,结构清晰,步步挑战,不仅领略了草堂之形美,还写出了草堂之神韵。

 

 

高中语文由吴佳晋老师和高二一班的同学带来《苏武传——于“生”“死”之间见苏武》的文本分析课展示。本堂课从细处着手,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探究苏武前后截然相反的死生抉择背后的原因,由此挖掘丰富的人物形象特征,推动对人物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深入理解。

 

 

评课专家罗晓晖老师和汪晓丹老师对授课教师以“生死抉择”为切入口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的教学设计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从进一步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作文本教学优化指导。

 

 

青春因磨砺而成长,人生因奋斗而精彩。初中数学组杨越老师采用“动手操作-类比探究-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经历从平行四边形抽象菱形概念,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巩固学生对菱形性质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组陈星宇老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一般向特殊、复杂向简单的转化思想,体会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立体几何研究的基本方法。课堂任务的完成实际上就是一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本节课的教学是实施数学具体内容教学与核心素养教学有机结合的尝试。

 

 

展示课结束后,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了交流和讨论。专家评委王希平老师、蒲体维老师给予中肯的点评:此次赛课参赛教师准备充分,功底深厚,深研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深耕课堂,重思维发展,强过手过关,打造学生喜爱的精品课堂。

 

 

 

校长张守和老师也参与了此次评课活动。张校长充分肯定了数学组的工作,强调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学校未来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希望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每一位老师虚心学习、追求进步,希望教研组要深度教研,明确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

 

中学英语组青年教师赛课由初中部唐巧老师、高中部李浩民老师进行课例展示,特邀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原成都七中英语教研组长,成都七中督学,现成都七中课堂教学指导专家,嘉祥教育集团首席学科专家杨慧老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唐巧老师执教内容为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B 2a-2c阅读课,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体会警察画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感悟其中的艰辛与有趣。

 

 

李浩民老师执教内容为英语高中教材必修第三册Unit 3 Developing ideas: FRANKLIN’S EXPERIMENT: How Much Is True?教师以专业扎实的学科素养、逻辑清晰的教学设计和学科融合式的丰富活动呈现了一趟令人深刻印象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赛后,专家杨惠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的精彩表现,她认为唐老师的课堂目标设定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逻辑清晰,活动层层递进;李浩民老师认真的态度、精心的准备及虚心求教令人感动,本堂课不仅达成了既定目标,让人耳目一新,更体现出团队的力量。她还勉励青年教师们站稳讲台,深耕课堂,主动参与“三新”的实践中,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成长。

 

物理专场决赛是由郝毅老师和高三4班同学们带来的一堂特殊的课:高三冲刺复习《高考物理选择题突破策略》。郝毅老师以“锦囊妙计”为线索,统计出每个题错误率,并请同学交流错误原因,针对性的突破易错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教给同学们物理知识,还传授给孩子们做题技巧和应试策略,助力高中阶段的最后冲刺。

 

 

课后,我校特聘七中指导专家,四川省特级教师王平老师给予郝毅老师的课高度赞扬:郝老师仔细剖析高考考点,针对性纠错后即给出变式训练,能进行当堂反馈,课堂实效显著。在高考最后阶段,郝老师能这样带领同学们认真备考、高效复习,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春生四月去,夏来五月辛,五月洒下的汗水,将会在六七月迎来丰收的硕果。化学组此次课堂展示,是区内初三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研,聚焦学科核心问题,对标新课标新课堂;以赛促研,浓厚了教研氛围,以赛促教,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陈洁老师以竹造竹纸为线索,带领初三3班孩子们查阅古籍、观看视频,提炼出造竹纸的工艺流程,并体会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链接中考,解析工艺流程题,孩子们学会了解析工艺流程题的一般思路。

 

 

金牛区化学教研员杨光辉老师认为,此节课是学科融合教学的典范,是中学化学与传统文化结合教学的优秀示例,是对标新课标深度研究中考的典范。杨老师对金牛区初三化学老师们提出谆谆叮嘱,希望大家认真研究中考,仔细分析学情,打好最后一仗。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青年教师赛课生物学科决赛由谭梦黎老师和高二4班的学生们同台献课,课程以基于“学习科学”的一轮复习学法指导为主题,以思维导图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层层推进,并提供充分机会使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展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谭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在互动与合作中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在课程结束后,成都七中的指导专家胡飞振老师、谢华老师对谭梦黎老师的课程进行了详细点评。两位专家对谭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给予了高度赞赏。他们认为谭老师通过让学生们分享思维导图,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谭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修正,并将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两位专家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创新与启示。

 

法律是治国重器,法律规范和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社会环境。那法律从何而来?哪些法律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呢?中学政治组陈海欧老师从“寻法律之足迹”、“探法律之意义”、“展法治之愿景”三个环节展开课程《生活需要法律》,与同学们在找寻为我们一生护航的法律中感悟法律的作用,在畅想未来中期待法治国家的建设!

 

 

课后,七中指导专家袁徐铭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效等进行了详细点评和指导,相信在七中专家的带领下,政治组也将越来越好!

 

 

 

本次青年教师赛课历史课例展示由我校中学历史老师杨婷师带来,并邀请了成都七中历史学科专家王开元老师进行点评。杨婷老师以“顺乎世界潮流”发展为主线,通过中西对比,讲述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及其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呈现了一堂精彩的七年级历史课。课后,杨婷老师对本课进行了说课,阐述了本课的设计思路,教学预期和教学反思。

 

 

专家王开元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点评。王老师首先肯定了本课的设计思路,认为本堂课设计完整,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达到了预期效果,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提到要深挖本课中所涉及到的中西表面现象与实质的不同及对比,要认识到清朝与其他王朝的区别,以及极盛之下的清朝所蕴含的更深刻的内涵,也可以通过不同王朝时期文化的对比,更加凸显清朝君权的顶峰状态。

 

地理组青年教师决赛展示由我校兰易老师执教,她和七年级三班的孩子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跨学科课堂《艺术源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兰易老师基于新课标要求,结合美术、音乐、舞蹈等跨学科教学设计,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不仅有效传授了地理知识,还深度挖掘了地理学科潜在的育人价值,真正落实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金牛区初中地理教研员师璐老师对兰易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示肯定。她指出: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变化,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以考定教,教师需要探究如何融合考和教,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我校体育组青年教师杨芸萌老师进行了本学期青年教师赛课决赛献课。此次活动特邀成都七中东部学校青年教师李林峰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成都七中指导专家王兴桃老师及多位七中高新、七中东部学校老师参与听课、评课,为两校体育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发展。

 

 

本次青年教师赛课心理课例展示由我校青年教师宋丽婷老师带来《安慰比拼大会》,通过宋老师的精心设计与逐步引导, 在对无效安慰的“吐槽”下,同学们对于什么样的安慰是恰到好处的也逐渐清晰。

 

 

成都七中指导专家陈艳萍老师表示,安慰这一课题很契合时代的主题,也是学生所需,一节好的心理课不仅能教会学生如何与自己、与他人相处,也会给听课人带来很多灵感。

 

 

 

中学部信息技术组秦琴老师和八年级七班学生带来题为《物联网实践——手机远程控制小灯开关》课例展示,特邀成都七中专家张君亮老师作指导。秦老师通过学校问题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机远程控制小灯开关的最佳解决方案,通过带领学生体验简易的《智慧教室》,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生动形象的类比过程让学生理解万物互联的基本原理。通过脚手架的搭建,让学生实现了远程控制小灯的物联网模型,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畅想物联网,让课堂得以升华。

张君亮老师充分肯定了秦琴老师的教学设计,她认为课题的情境创设很切合实际,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布置任务明确,理论结合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建议在课堂最后环节可结合未来可能发明的智能应用,让学生再进行畅想,效果会更加出彩。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也许过程是艰难的,但所有跋山涉水都是来时最美的路,感谢这些路途的泥泞与阳光,凡是过往,皆为风景。从初赛到决赛,青年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全体教师参与磨课与评课,专家们专业而精深的指导,无一不体现我校“军人味·学术气”的办学特色。本届青年教师赛课,亦是军地联合办学十周年的学术献礼。

 

 
 

 

 

 

 

 

文字 | 各教研组

图片 | 邓美璇、各教研组

审核 |唐渝强、王娟

 

 

 

创建时间:2023-06-26 19:55

发布: 成都七中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