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成都七中八一学校第七届教育研讨会小学分会场
七中八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情怀;他们以自我的专业素养为种子,以团队的力量为养料,根植于老西藏精神的土壤;他们以军人的风采锤炼学术的铿锵。
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在这万物冬藏,岁月沉香的日子里,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开启了“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七届教育研讨会,学科之花在小学分会场中竞相绽放。
教育之本,德育为先。张雨嫣老师与五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共同带来了《点燃中国心,共铸星辰梦》的班会展示课。通过回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追求航天梦想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作为新时代好少年应该以坚守不渝之品质,追求卓越之胆魄,在学习中积累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一颗赤诚之心,点亮星辰梦,点燃爱国情!
语文是充满生命力的,调动每个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读懂语文、品味语文、爱上语文,在高霞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上得以体现。高老师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将口动、情动作为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设置感人的情境,使得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地生根。高老师引导孩子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激情。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以培养,让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变得意趣盎然。
李礼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从一段吸引眼球的视频开始,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速度”。接着学生们在解决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引发深入思考,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李老师用亲切的笑容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生活情境中展开了“感知表象—建立模型—应用模型”的动态学习过程,为学生们营造出自然轻松的课堂氛围,大胆放手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展示自己。
I love you, I love my city.就像你永远爱我一样。”漆艳萍老师和四(2)班的学生们带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风· 川渝篇》的Chengdu Snacks一书。在英语课堂上,漆老师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用图片环游、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对成都小吃的英文表达和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同时让学生自然生出对川渝文化的自豪感。
思维的碰撞总是能擦出智慧的火花。李忠艺老师以高亢明亮的民歌演唱,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放牛山歌》,他带领学生们去到了悠然的青草地,欣赏了牧童与牛儿和谐共处的美景。方言演唱、适度拓展、逐层深入,加强了歌唱与欣赏的结合。整堂课从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出发,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及四川文化特点,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了四川民歌的音乐特点。
创新体育强体魄,落实双减提素质。胡海老师执教的《篮球双手交替运球》一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篮球运动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切实让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在“弘扬传统文化 共绘美育新篇”的美术课堂中,美术胡第红老师选择了《汉字的联想》一课和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汉字的渊源和汉字联想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受中国特有的“方块字”,去了解它的历史源流,去解读它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和由图形变为由笔画的结构,去爱上它所承载的家国情愁。胡老师还以“家”字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汉字给人们带来的美的感受,进行美妙而大胆的联想,让孩子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唐婉琴老师的科学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从小车推拉引入,围绕“你有什么办法让小车动起来?”力求孩子们多说多讲方法,在“猜想—验证”“探究—研讨”中将学习变成了小实验,每一位孩子都化身成为一名聪明的小科学家。实验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小组讨论中碰撞科学思维。唐老师引导孩子们有了知识性的理论归纳后运用鱼缸清洗的例子,让科学课堂有了更多的生活气息。
在“军人味·学术气”的办学特色下,我们将聚焦核心素养,聚力课堂增效,深耕灵动课堂。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无形,却因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富有无穷的力量;我们平凡,却因为有一颗教书育人牢记使命的初心而不断思索向前。